在中國,有114年歷史的大學不多,暨南大學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的大學中,經濟學科有百余年歷史的不多,暨南大學的經濟學科是其中之一;在中國大學的經濟學科中,設立經濟學院四十年者不多,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是其中之一。
暨南大學是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創立于1906年;暨南大學經濟類學科創建于1918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于1980年,是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全國最早的經濟學院之一。
經過百年積淀和暨大復辦四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如今經濟學院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質量優良、社會影響廣泛,國際化日益凸顯,學科排名在國內位居前列。
機構平臺
經濟學院現有經濟學系、金融學系、統計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財稅系、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6個教學系所,6個本科專業;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統計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相應的一級學科碩士點,金融、國際商務、應用統計、稅務和資產評估5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有3個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3個研究與咨詢機構;有金融學、產業經濟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3個廣東省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182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40人,具有正高級職稱45人,副高級職稱59人,博士生導師46人,碩士生導師104人。教師中有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及國家高端外專等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名,珠江學者10人,霍英東教育基金獎獲得者4名,省級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20余人。學院敦聘耶魯大學、多倫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境外著名高校學者擔任講座講授,其中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1人。另有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費因•基德蘭德受聘為名譽教授。
人才培養
目前學院在校學生3839人,其中,本科生2039人,研究生1649人,包括博士生151人、碩士生1362人,各層次境外生900多人。已形成以本科生培養為基礎,以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的人才培養格局。
學院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有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有金融學、經濟學(投資經濟)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金融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3個省級名牌專業;有金融學、經濟統計學2個廣東省重點專業;有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統計學原理、國際貿易實務、公司金融、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14門省級各類精品課程;有“暨南大學-友邦(香港)金融理財實踐教學基地”等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有1個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和1個省級“經濟類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協同育人平臺”;有“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學”1個省級教學團隊。
有2位教師分別在第一、二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共3項;有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省優秀青年教師等16名。
科學研究
近5年,學院獲批國家級課題5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15項(包括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6項;獲批省部級項目246項。其他各級各類項目300余項。
學院教師在American Ecomomic Review、Science和Nature Geo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獲得突破,在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Statistica Sinica、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經濟研究》19篇;在一般的CSSCI期刊發表論文7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40多部。
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金融研究所、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區域合作研究中心被評為優秀基地;金融研究所、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臺合作創新研究中心被評為省級重點提升平臺,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培育平臺。
獲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獲得廣東省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20項;獲得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1項。
國際交流
近5年,學院先后有30余人赴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進修。110多人(次)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墨西哥、南非等國和港澳臺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或交流;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境外學者來院訪問和學術交流;成功舉辦2014中國留美經濟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高層次學術會議40余次,提升了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學院重點打造2個國際學術會議平臺:“改革、轉型與增長國際論壇”與“亞洲區域創新與合作國際學術會議”?!案母?、轉型與增長國際論壇”由我院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科文紐斯大學、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貝爾格萊德政治研究所亞歐四國五校(所)共同發起設立,“亞洲區域創新與合作國際學術會議”由我院與日本立命館大學、韓國國立釜山大學、泰國國家發展研究院共同主辦。
服務社會
近5年,學院教師通過承擔研究課題和以各種方式參政議政,為政府決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共承擔了230多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課題經費達2000多萬元;3項成果入選全國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呈送黨和國家領導人供決策參考;10余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市領導人的批示;20多人擔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政協委員、省政府參事及省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為省內外經濟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舉辦多期管理干部培訓班,參加培訓人數達到1000多人。
校友風采
學院共培養了各類畢業生4萬多人,校友分布在數十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為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各行各業都涌現了一批杰出校友,包括澳門著名實業家、暨大董事會副董事長、暨大校友總會會長馬有恒,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原副行長張衢、里約奧運兩塊金牌獲得者陳艾森、“亞洲第一飛人”蘇炳添等。
校友們熱心回饋學院,如民營企業家、暨南大學校董葉惠全校友捐資1000萬元用于經濟學院大樓的重新修繕;盧閏霆校友捐資200萬元發起設立“張元元經濟學創新獎勵基金”;800多位師生校友共同捐資50多萬建設“經濟學院校友林”;校友還設立了暨南大學瀚森助學獎教基金等系列獎助學金,獎勵優秀學子,幫助困難學生,助力學院發展。
學院發起成立了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校友聯誼會,凝聚校友力量,共謀發展。校友聯誼會發起成立了和騫投資基金,以市場化的方式進入實質性運作,支持校友和師生進行創業創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展望未來,經濟學院將按“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要求,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并具有良好品牌效應的研究型學院”,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國經濟學科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